07
2024-09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7师21团1营3连副排长许洪斌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一百三十九)景学勤
题跋:保家卫国正义凛然 抗美援朝千秋咏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景学勤书法作品
景学勤,1940年生,山东省莱芜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历任战士、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参谋长,空降兵师副师长兼团长、师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1990年6月任空降兵第15军军长,1993年12月任空军副司令员。党的第十四大代表,第七、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现任将军书画家协会将军书法家,军旅书画家协会军旅书法家。
景学勤将军常在工作之余读书赋诗,曾著有《诗涛墨海将军情》、《梦绕戎歌》诗文集和《墨海游弋》书法集。有些作品编入了《百名将军书画集》、《将军书画大展集》、《二十一世纪国际书法精作博览》等书画辞书,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一百四十)孙德广
题跋:山高水长万年青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孙德广绘画作品
孙德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一百四十一)谢国宝
题跋:并肩抗顽美 友谊血凝系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谢国宝书法作品
谢国宝,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1950年,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发动侵朝战争。许洪斌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入朝参战。
1952年7月中旬,志愿军总部决定在西线对南朝鲜军第3师22团2个连据守的572.4高地实施歼灭性的突袭。8月,为配合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9团4个连攻占北汉江东岸南朝鲜第3师22团2个多连据守的572.4高地,上级命令许洪斌所在的3连把火炮向前推进到北汉江南岸500米的一条山腿上,以压制敌纵深加罗峙的2个155炮群和1个105炮群,并要求3连在3天之内修筑好工事。许洪斌当即就提出“炮在人在!”的口号,立即召集全班进行战前动员,在他的动员下,全班一致表示:“在敌机敌炮的疯狂袭击中不退缩;争当模范炮、英雄炮......”许洪斌特向连队领导保证坚决打好第一炮。
3连阵地设在北汉江南岸阵地的山腿上,江对岸敌883.7高地上设有敌炮兵观察所,时刻监视着我军的行动,稍有动向就会被敌人发现。我军修筑炮兵工事必须隐蔽进行,一旦被敌人发现,不仅炮兵阵地会被敌摧毁,而且会暴露我军作战意图,影响整个战局,这给修筑工事增加了困难。许洪斌对全班9名炮手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完成任务,保证战斗的胜利,为祖国和人民立功!”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同志团结一心,不怕苦,不怕累,起早贪黑拼命干,原本要三天修筑好的工事,他们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在全连第一个完成任务。
8月8日13时,按照上级指示,许洪斌带领全班战士进入炮位,迅速脱去炮衣,瞄准敌加罗峙炮群,等待上级的射击命令。就在这时,4架敌机突然飞临我炮阵地上空,进行火力侦察,敌机向下打了两梭子机枪子弹,副班长和三炮手中弹负伤。许洪斌告诉大家敌机正在做火力侦察,情急之下他命令大家分散在工事里隐蔽,谁也不能往外跑。他知道只要跑出去一个人,就会被敌人发现,不仅暴露了阵地,而且会给全连乃至附近的兄弟炮连带来严重危害。敌机扫射一阵后,开始盲目地向下投炸弹,许洪斌又坚定地叮嘱全班同志:“为了这个区域炮兵阵地的安全,为了胜利,如果我们的阵地被炸,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往外跑!”全班战友坚决听从班长的指挥,临危不惧,面对敌机的轰炸,仍旧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
突然敌机投下的一颗凝固汽油燃烧弹落到了许洪斌他们的火炮旁,工事里顷刻间燃起大火。在工事旁弹药室里的3名炮手看到班长许洪斌等7名战友被烈火团团包围,就想立刻前去营救,可就在这时,他们听到许洪斌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跑,要挺住!不要来救我们,为了全体,我们牺牲了是有价值的!”这是3名炮手听到班长最后的命令,他们强忍着悲痛,执行了班长的命令。眼睁睁地看着班长许洪斌等7名战友,在炙热的烈火中燃烧,他们心如刀绞。敌机投弹后,盘旋了一阵,没有发现可疑目标,悻悻飞走了。许洪斌等7名勇士为了保护全区域的炮兵阵地,宁可被烈火烧死,也一动不动。许洪斌在临危之时,还将炮上最珍贵的瞄准镜摘下压在自己的胸下。待敌机走后,战友们急忙冲进大火中,欲抢救许洪斌和其他战友,而此时的许洪斌已被大火吞噬了生命。当他们找到许洪斌的遗体时,看到他的双腿还紧紧夹着装瞄准镜的匣子。许洪斌用自己生命保全火炮瞄准镜的同时,也保护了全连及友邻阵地的安全。
“当天傍晚,前方指挥所下达了向敌炮兵营开炮的命令,3连所剩三门大炮带着为烈士报仇的怒火,炮兵战士们高喊着“为许洪斌班战友报仇”口号,向敌炮阵地发起突然轰击,连续半小时急促射,密如雨发的炮弹将对面11000米以内的敌纵深炮群全部摧毁,对敌炮进攻取得了完全胜利。由于敌人有制空权,敌人的火炮和弹药都是暴露的,突然遭到近百发炮弹的袭击,顿时敌阵地火光四起,尸横遍野,12门大炮立刻变成一堆废铜烂铁。我军在无敌炮拦阻的情况下,一鼓作气,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顺利攻占572.4高地,全歼敌人两个加强连,用捷报告慰了烈士的英灵。”
抗美援朝战争中,许洪斌曾带领全班配属志愿军第68军,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第一阶段中的北汉江东岸662.0高地、方形山等战斗,发射炮弹550发,取得了毙伤敌人439名,击毁重机枪5挺,炸毁敌碉堡27个、观察所1个,摧垮敌交通壕270米的战绩。
1952年9月,志愿军总部给许洪斌烈士追记特等功,给他生前所在班记集体一等功。纵观近代战役,英雄豪杰人才辈出,许洪斌的事迹或许不如风云人物般浓墨重彩,但却是千千万万中国士兵的缩影,以平凡的身躯保家卫国。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