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4-10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时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梁必业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撤军工作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一百六十三)梁必业
题跋:伟大的战争 伟大的胜利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梁必业书法作品
梁必业,1916年3月7日生,江西省吉安县文陂乡陂头村,文陂镇渼陂村人(今属青原区)。1929年参加儿童团,任乡、区儿童团团长,少先队指导员。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被分配到红4军政治训练队当学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政治部干事,第十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直属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直属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一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政治委员。1947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一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1955年起任政治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8年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60年起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解放军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2年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年10月14日逝世。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此时梁必业已经调到中南军区政治部任职,因此错过了前期的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9月,他出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0月,梁必业离开北京,来到了朝鲜的桧仓,乘车到了志愿军政治部驻地。
梁必业深知作为一名政治机关的主要领导者,到一个新单位后,重要的是尽快了解和掌握本机关和所属部队的情况,通过加强机关建设去推动部队的工作。对此,梁必业就志愿军政治工作建设的一些问题,请示了杨勇司令员和王平政委,并请当时主持机关工作的丁莱夫副主任介绍了政治部的组织及工作情况。尔后,梁必业找政治部科以上干部及部分干事分头座谈,了解机关干部的思想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那时,志愿军的干部都没有带家属,住得比较集中,办公室同宿舍也很近,机关干部在一个大食堂就餐,正副主任和部长同桌吃饭,大家工作、学习、娱乐在一起。所以,相互见面容易,谈话了解情况方便,工作效率也较高。在这个基础上,梁必业对机关工作做了些初步安排,请丁副主任继续主持日常工作,然后便前往驻守在三八线的第一线部队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梁必业从桧仓出发,由西到东,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先后到临津江、五圣山、上甘岭等志愿军防御前线的主要部队走了一趟。一方面看望部队指战员,了解部队本身及部队与驻地朝鲜人民关系的情况;另一方面亲自实地察看和体验抗美援朝战地景况,便于今后开展工作。19兵团副司令员张天云同志与梁必业同行,他们边走边看、边问、边议论,从而增长了知识,认识了一些干部,了解了一些情况。当时朝鲜战争已停战三四年了,但阵地前被炮火所摧毁的土地,烧毁的村庄和弹坑、弹片等战争遗留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南北分界线的中间地带是一片无人区,白天死一样的沉寂,到了黑夜则是野兽猖狂活动的地方,巡逻兵时而还能听到被野兽踏响在战争期间埋设而未引发的地雷爆炸声。那时第一线的部队忙于训练和战备,进行防御工事、坑道和公路的加固与维修,工作比较紧张但很有节奏。战士们身体健壮,精神饱满。
他们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深,境界高,与当地朝鲜政府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部队总的情况是很好的。通过这些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梁必业对志愿军政治部机关和前线部队的主要情况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当时,在志愿军政治部还有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派驻的一个联络部,梁必业同他们见面交谈,相互介绍情况,并征求他们对我军的意见和希望。这样有利于两军之间相互协调,开展友好工作。
梁必业到志愿军任职时,朝鲜战争已是停战的后期,我军在朝鲜有5个军的部队,主要进行战备、训练和帮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家园的工作。在当时的情况下,机关干部基本上采取了轮流工作的办法,部分干部回到了国内老部队所在地和设在安东(现丹东)的志愿军后方基地休假。机关的编制本来就缺额,加上休假人数多,时间长,致使一些部门的工作,特别是机关与部队的联系受到一些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经过部务会研究,梁必业采取了先配齐政治部部长一级干部,严格控制休假人员,对某些部门相关的工作适当合并等措施,使机关人手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在这个基础上,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制定每月、每周的工作计划,科学地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政治部各部门的工作都健全了起来,并有效地运转。
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期梁必业在中南军区政治部工作,虽然没有赴朝参战,但中南军区大批赴朝参战部队中的政治工作他是参与了的,对毛主席的上述指示曾认真学习,并对入朝部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后来,梁必业也了解到一些志愿军同朝鲜党、政府及朝鲜军民亲密团结,一致对敌,赢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以及志愿军指战员纪律严明,爱护朝鲜人民的动人事迹。梁必业到朝鲜之后,又重温了毛主席的指示,反复思索着几位老帅的嘱托,进一步认识到加强中朝团结和友谊的重要性,并针对停战后期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怎样更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
1958年2月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发表声明,提出:“为了缓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中国政府坚决响应和支持朝鲜政府的声明,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于2月14日应邀到达平壤,同朝鲜政府进行了会谈,就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间题,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在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坚决拥护中朝两国政府声明,要求美军及其他国家的军队也毫不拖延地全部撤出南朝鲜。至此,志愿军重大的撤军行动便开始了。
为了感谢朝鲜政府和人民8年来对我国志愿军的支援和关怀,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在撤军期间,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告别联欢活动。部队在撤离前,举行隆重集会,向驻地党政军民告别,还组织各种代表团,向过去作战地区的朝鲜人民及平时联系较多的人民军部队访问辞行。全军组织了10个大型代表团,应朝方邀请,分赴8个道两个市参加朝中友好月开幕式,并进行告别。通过告别活动,特别是成百上千群众参加的告别集会,那种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依依难舍的情景最为动人,给志愿军们以极大的教育,大大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撤军前,志愿军还组织官兵祭扫志愿军烈士陵园,向为保卫世界和平而长眠在朝鲜国土的先烈们告别,这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告别活动。官兵们为烈士墓培土,把墓碑擦净,敬献了祭品和鲜花,栽下了马尾松,并默哀和庄严宣誓。
(一百六十四)齐永顺
题跋:壮志凌云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齐永顺书法作品
齐永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顾问。
(一百六十五)刘书声
题跋:正义必胜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书声书法作品
刘书声,1931年2月生,1947年10月于山东省渤海干校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开始革命工作。1948年8月成为山东军区渤海军区战士。1951年11月入朝作战,先后在志愿军第九兵团机要处、志愿军第20军机要科、司令部保密室担任机要员、保密员、主任。在朝期间,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1952年受到朝鲜人民军的表彰。1961年来到三院参与国防建设工作,先后在院办保密室、院办秘书科、三院知青基地、院办档案科、三院档案馆担任主任、科长等职务,1991年离休。2020年7月因病逝世。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