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5-04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全国道德模范、时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班长的蒋诚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四十四)李世英
题跋:中朝两国人民战斗友谊万古长青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李世英书法作品
李世英(英公),字润林、知乐居主人,1941年生于山西闻喜,现任红旗飘飘书画院名誉副院长。幼爱庭训,酷爱书道。初学唐楷,后学二王,继学汉隶,秦篆、金文,复涉明清诸家, 几十年临池不辍。青少年时期,曾两次参加县地级书法展览。不惑之年,曾多次参加军内及全国大型书法展览,多次获奖。 举办个人书展三次,其书法四体皆宜,书风奔放开张;印风空灵简约。曾带中国书画家代表团出国进行文化交流,作品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及国际友人,或被博物馆收藏,或被勒石刻碑。曾任空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研究员空军大校军衔、西安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徐悲鸿国画室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中华诗书画印协会副主席,京城“书画四小龙”之一,玉泉山书画院艺术顾问,玉泉山书画院艺术评论家。曾在《书法与兵法》、《书法八气刍议》、《书道犹兵——谈军旅书家》等书学专论。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书画家》等几十家报刊发表。发表专集《世英墨迹》、《世英印迹》、《世英联墨》。作品先后收入《蓝天翰墨大观》《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几十部书画集及辞典中。
(二百四十五)刘国忠
题跋: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国忠作品
刘国忠,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二百四十六)王哲
题跋:锦绣江山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哲绘画作品
王哲,字沙白,号燕山庶士,丹悟斋主人,1928年生,河北省定州人,1944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火锻练。从野战军战士、科长、处长、部长到解放军高等院校高职教官,都有较大贡献。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工作积极,作战英勇,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中央军委颁发的独立功勋章韩鲜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等荣誉勋章和证章。
离休后,耕耘画坛,继续奉献。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北京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枫林轩书画社特邀画家、内蒙古书画事业发展服务社特邀书画家、晚霞诗书画院暨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济宁市中华民族艺术研究所教授一级画师、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兼评委顾问,远东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高级荣誉顾问、特聘高级书画师,并曾长期担任北京海淀老龄大学教务长兼国画系主任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王哲先生自幼热爱书画艺术,离休后在海淀老龄大学学习工作十多年,潜心研修历代书画艺术,并得到何镜涵、田世光等诸多著名书画家的亲授和指导,擅国画,尤以山水见长,技法灵活、笔力雄健、墨色旷逸、泼辣率直、布局严谨、意境幽远,时代长息甚浓。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和国际性展览,荣获特别奖、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并在国际现代书画大展中,被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
他的山水画作品曾被列入中国名家书画展在日本东京和神户展出。并于1996年在京举办个人山水画展,被观众誉为山水画又一杰的殊荣。王哲先生的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博物馆收藏。有些作品被《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幽燕》等报刊杂志纳用发表。有些作品被编入《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摄英大画册》、《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书画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二十世纪中国书画艺术》、《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多部大型书画册,同时在报刊发表过《花甲学画尚末晚》、《学山水画浅谈》、《老年国画教学方法浅谈》、《画理技法集粹》等论文,并出版有《王哲山水画集》王哲先生之名已陆续列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典籍。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蒋诚出生于1928年,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战火与动荡中度过,1949年12月,解放军挺进成都,21岁的他选择参军,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蒋诚怀着满腔热血加入解放军,成为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战士。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蒋诚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志愿军12军,次年3月入朝参战,任机炮连副班长。
1952年11月1日,蒋诚所在12军奉命接替已鏖战半月,拼光5600余人的15军45师,蒋诚扛着机枪,驻守在上甘岭537.7高地,彼时,上甘岭537.7高地已陷入最危急境地——经过连续4日的浴血奋战,仅剩24人退守7号坑道,并且连续11天 断水断粮。负责正面压制美军,凭着顽强毅力,击退敌人一轮又一轮进攻。
1952年11月8日,蒋诚所在的92团到达上甘岭。“11日发动反击!”上级下达了命令。“轰——”炮火声响彻战场,看着战壕里战友们的遗体,年轻的蒋诚没有害怕:“我站在沟底,把机枪架在上头,就开始打,也不管打不打得着。”硝烟弥漫中,蒋诚突破敌人炮火的严密封锁,以一己之力歼敌400余人,更巧借深坑掩护击落了1架敌军的战斗机,有力压制了敌军火力点,封锁了敌军运输道路。蒋诚也遭受了重创,一颗敌军战机投下的炸弹在身旁爆炸,弹片划破肚子,肠子掉了出来。肠子掉出来了,就把肠子揉进去继续打。”
尽管身体受到重创,蒋诚却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黄继光曾用自己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这点痛又算得上什么!”悲壮的一幕在蒋诚的脑海里浮现,他曾趴在草丛中目睹了黄继光英勇牺牲的全过程。
黄继光的举动感染着蒋诚,蒋诚用手中的机枪,一人杀死400美军,牢牢控制防守阵地,为我军最终胜利作出突出贡献。蒋诚不但个人歼敌400,还缴获一挺重机枪,并用机枪打下一架美军飞机。战斗中,美军飞机俯冲向537.7高地轰炸,蒋诚嘱咐战友隐蔽后,自己抱着机枪跳进弹坑,对着头上美军飞机一顿扫射,最终将其击落。7天之后,蒋诚被转回辽宁丹东的后方医院治疗,经全身麻醉3次,医生连开4刀,才将他腹中弹片取了出来。由于蒋诚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称号,1953年12月,蒋诚升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班长。1954年,蒋诚随部凯旋归国。1955年2月,蒋诚退伍返乡。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