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5-07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九十三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七一勋章”获得者、原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原副师职顾问,时任志愿军第54军135师404团3营7连3排排长的王占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八十)邹祖强

688ae0cf586b5.png

题跋: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邹祖强书法作品

邹祖强,笔名柳枫,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航天部高级工程师,中国书协北京分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爱好广泛,幼承家业,初学颜柳二体,后涉猎碑帖,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稍有灵气和悟性,作品有笔墨韵味,有书卷气,有时代气息,作品曾在全国性书法展展出。

(二百八十一)李文钰

688adf063a652.jpg

题跋:金刚山主峰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李文钰绘画作品

李文钰,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二百八十二)狄从

图片4.png

题跋:要继续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狄从书法作品

狄从,原北京市房管局局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1953年7月13日21时,抗美援朝战争的收官之战金城战役打响。这也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强的一场炮战。在这场战役中,他带领战友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他就是王占山,时任志愿军第54军135师404团3营7连3排排长。他所在部队的任务,是夺下并守住408.1和408.2两座高地。

在炮火的开路掩护下,志愿军仅用一小时就全部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防御前沿阵地,不到一天就拉平了金城以南的敌军突出部。在随后的乘胜追击中,王占山所在部队顺利占领了408.1和408.2两座高地。1953年7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飞抵朝鲜前线,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失地。作为战线的制高点之一,408.1和408.2两座高地是敌人反扑的重点目标。战前动员会上,24岁的王占山第一个请战:“请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3排,保证胜利完成任务。”

从7月17日开始,敌机对王占山排守卫的高地展开地毯式轰炸。由于来不及构筑工事,3排伤亡惨重。敌机投下的炸弹两次将王占山掩埋,浑身是血的他刚被战士们拉出来就又投入了战斗,直到傍晚时分才获得简单包扎。1953年7月18日拂晓,联合国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408.1”和“408.2”高地持续猛攻,王占山所在部队先后击退敌军16次进攻,却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阵地上只剩王占山1名干部和76名战士。身负重伤的指导员在牺牲前,将阵地指挥权交给了王占山。王占山向指导员宣誓:“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王占山和战士们做好必死准备。刚打退进攻,又迎来反扑。王占山掂起枪就往前冲,战士们抱住他往战壕里拽:“排长,让我们上!你要牺牲了,我们就没人指挥了!”敌人久攻不下,便封锁交通,阵地几乎弹尽粮绝,官兵喝尿、吃野菜充饥。

王占山打仗胆大点子多,他发现敌人晚上不进攻,便带着几名战士爬过战壕,从打死的敌人尸体上寻找食物和弹药,搞到不少枪支弹药和压缩干粮,还摸进敌人炊事班背回半袋子大萝卜。有了战利品救急,战士们满血复活。在第三天的战斗里,王占山等人用最后的机枪、步枪、手榴弹连续三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那天夜里,王占山带着战士们在阵地前小心翼翼地搜索,收集起许多枪支弹药。清点分配后,全部压弹上膛,就等敌人送上门来。第四天,战斗空前激烈。几度血战后,阵地虽然还在手中,但王占山的队伍只剩不到10人。抱定必死决心的王占山奋力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便摇摇晃晃地倒下了。

整整4天4夜,王占山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38次反扑,歼敌400余人。待兄弟连队前来换防时,全连仅剩下不到10人且都身负重伤。王占山被送到医院后,昏迷不醒、手脚冰凉,被误认牺牲了,“团长指示,对王占山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前来采访的团政治处青年股长董怀忠把胸口还有一丝热气的王占山扒了出来,经几天几夜全力抢救,将王占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昏迷了几天几夜,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苏醒后,王占山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把阵地弄丢吧?”军医数了数他身上的伤,对王占山说:“你命真大,38个窟窿还能活下来!”

战后,王占山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记一等功,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他所在的7连和3排,也分别被授予集体一等功和二等功。1958年10月,王占山随志愿军代表团回国。10月29日,王占山作为志愿军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激动地握住毛泽东主席的手说:“我是替牺牲在408.1高地上的战友来领奖的。”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