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25-07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九十四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时任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130团团宣传干事张新榕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八十三)郭庆仁

688b06dc565a6.jpg

题跋:美帝侵朝太猖狂

战火直扑鸭绿江

率军志愿援朝鲜

保家卫国正气张

中朝军民齐奋斗

终于打败野心狼

以弱胜强展韬略

元帅中外美名扬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郭庆仁书法作品

郭庆仁,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二百八十四)杨新海

688b090be6d23.jp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杨新海书法作品

杨新海,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二百八十五)刘顺

688b092ba047f.jp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顺绘画作品

刘顺,志愿军某部参谋。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进行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张新榕所在的志愿军第15军44师132团作为师的第二梯队,任务是深入敌后,狙击敌援兵并截断敌军退路。5月11日,部队奉命从驻地出发,进过连续夜间急行军,冒着敌机轰炸、低空扫射和炮击的危险,克服连夜阴雨、营养缺乏以及疾病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按规定时间到达了攻击位置。尖刀营在5月18日,直插美军第2师38团在大水冈的指挥部,俘获美军营长鲁盖夫少校,毙敌1800余人。131团也组织小分队插入敌纵深地带扩大战果。以上胜利消息极大地鼓舞了部队战斗士气。

1951年,5月的一天晚上,就在战斗结束的这个晚上,第130团部宿营在大水洞村山沟掩体里,团宣传干事张新榕正在掩体里警戒。这时天色已晚,张新榕点亮油灯,准备修补掩体的破损处。他检查了掩体的结构,发现有几处地方需要加固。张新榕取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加固着掩体的支柱。夜晚的山风吹拂而过,张新榕打了个寒颤,加快了工作速度。就在张新榕快要完成维修任务时,他发现一道黑影从后方山坡飞奔而来,张新榕立即警觉起来,端起枪来瞄准,因为山坡后面很可能有美军的阵地。

张新榕端起枪,静静地观察着。那人跑近后,张新榕看清他穿着与自己相似的军装,似乎是自己人。可这毕竟是在战场上,张新榕没有放松警惕,仍担心这是敌人的伪装。那人跑到张新榕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同志,我有紧急军情要报告首长,请你快带我去见首长!”张新榕没有立即答应,而是严肃地问他:“你是谁?从哪里来的?说清楚情况我才能决定是否带你去见首长。”那人见张新榕态度坚决,只得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和部队:“我叫刘顺,是131团突击队的副班长。我们在追击敌人时不慎被敌人俘虏,我刚从敌人手里逃出来!”刘顺简单讲述了当天情况: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刘顺带领的小分队失去了与友军的联系,后被美军一个加强排埋伏俘虏。美军将刘顺等人看管在山头,可能准备天亮后将他们押送到大部队。但这支美军显然也跟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刘顺观察细微,就趁夜色逃了出来。听完刘顺的叙述,张新榕确信他所说的情况属实,于是张新榕将这个重要情报迅速传给了营地指挥部,值班指挥官则立即向团长汇报。

这位副班长将这群美军躲藏的地点、武器配备情况都作了详细介绍,并表示要亲自带队去。团长当机立断,组成奇袭小分队,根据敌情制定了战斗方案:力争施人道,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活捉敌人,用英语对他们喊话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动员美军放下武器,尽量避免双方伤亡;假若顽抗到底,就不惜伤亡代价坚决予以消灭。李副团长还一再交代,要严格执行我党我军的优俘政策,要求大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刘顺的指引下,突击队很快找到了美军的藏身之处。我军突击队迅速占领了制高点,封锁了美军的退路。天色已晚,正值美军睡梦正酣之时,突击队用汉英双语通过大喇叭向美军喊话,要他们立即投降。已经丧失斗志的美军居然毫无反抗,很快便丢下武器举手投降。小分队在刘顺的指引下、侦察股股长的指挥下,快速爬上四五里的山坡控制了制高点和道路口,突击队很快找到了美军的藏身之处。同时团敌工股英语翻译用广播筒大声反复喊话要求他们立即投降。这时,在睡梦中的美军突然被惊醒,听到喊话内容,又看到志愿军战士端着冲锋枪出现在他们面前,要反抗已经来不及了,开始有人举手投降,战士们迅速机警地逼近收缴武器。队伍里只有一个士兵情绪激动,举枪想开火,但很快就被制服了。我军并没有因此消极报复,仍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整个奇袭过程没有激烈交火就顺利地结束了,取得了活捉美军一个加强排,共计73名官兵以及所有的武器弹药,而我军没有一个伤亡的重大胜利。19日天刚发亮,奇袭小分队的战士们身背着刚缴获的武器装备,押解着73名美军战俘凯旋而归。这次突袭可以说完全出乎美军意料,以极小的代价就俘获了73名敌军和大量武器弹药。所有参与突袭的志愿军战士都兴奋异常,他们为这次完美的奇袭行动感到无比自豪。按照我军一贯的作风,这批俘虏后来都得到很好的对待,并在战争结束后全部释放回国。我军以此充分彰显了对俘虏人道主义关怀的优良传统。这次奇袭行动是一个很好的典型,生动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忠诚、勇敢、机智的优良作风。刘顺的巧妙逃脱和迅速汇报军情,张新榕的警惕和判断,以及突击队的出色执行,都使这次行动获得了圆满成功。这充分彰显了我军强大的组织纪律和作战能力。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