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5-10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某部侦察连指导员李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三百零七)李珉

题跋:祥和颂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李珉绘画作品
李珉,1930年生,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抗美援朝其间任志愿军38军某部侦察连指导员。
1950年11月下旬,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肩负极为重要任务,必须速歼德川之敌,首先就得破袭武陵桥,断敌退路。为查明敌后情况,需要“奇兵”侦察先遣队孤军深入敌后执行重大任务。11月24日,担任侦察连指导员的李珉军接受组队任务后,找到113师侦察周文礼,和113师侦察连组成先遣队,从伪第7师和伪第8师的接合部插入敌后。38军军长梁兴初非常重视此次行动,和军指领导一起接见了侦察连。对他们说:“你们的任务很艰巨光荣,出去是独立自主作战,一定要带好队伍。”先遣队共有323人,其中还有几位朝鲜同志,他们充当先遣队的联络员和向导。24日下午晚,先遣队臂上扎了白毛巾,勇敢地向敌阵地走去。
借助月光,发现一伙敌人正在挖工事,战壕里也有敌人。这时天空一朵云遮住了月光,两个通信员上去用劲往上一拱,把铁丝网顶高,后面的队伍鱼贯而入,惊险地通过了敌战壕。走六七里路上了公路,队伍都倒背着枪,人人扣着手榴弹拉环,准备随时同遭遇的敌人打响。
队伍沿着德川至宁远的公路,大模大样地往东走。忽然迎面驶来一辆汽车,但谁也没理睬谁,彼此擦肩而过。古城江是个山城,北靠山南靠江,有一条二百来户人家的小街,街上有个从睡梦中爬起的伪军,睡眼惺忪地面对着当街小便。朦胧中他也看不清来的是什么人,望了一会儿就跑回屋了。侦察队三班长赶忙跟进屋,敌人正在忙乱,有穿衣的,有抓枪的,三班长当即用冲锋枪打了几个点射,顿时,整个村庄乱成一团。敌人想抢占北山,李珉带领侦察支队乘乱抓了两个伪军,三个老百姓,查明是古城江渡口后,即以一排快速过江抢占江面小高地掩护部队过江。到江边时,有三四个伪治安队员倒背着枪晃来晃去。周文礼让联络员故意用朝鲜语说:“休息。脱鞋脱袜,准备过江。”敌人以为是自己人,没有理睬,可周文礼的心里紧张得厉害,如果找不准水面下桥,那就会露出破绽,被敌人识破。
他是老侦察员,蹲下往江上一瞅,有一处翻着碎浪,浪花一直连到对岸,啊!水下桥就在这里啊!他脱了鞋袜,站起来走向水面下桥,队伍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过去。所谓水面下桥,是用草袋子装沙石在江中垒起来的一条路,既可走人,也可过汽车。过了约两三里路,见到一个小村子。前面队伍在村子东侧通过,伪军抱着枪就在路上游动。双方立马打了起来,一阵猛打,敌人四散奔逃。已经暴露不敢再走大路,李珉带着队伍下午2点多爬上了杨柳峰大山。爬到山顶找到一块露天地,已是早上8点钟了。停下休息后,他们马上用电台给军里发报。汇报了沿途侦察的敌情,并证实了水下桥情况。这对38军下定决心于当晚发起攻击起了重要作用。军指听后很满意,说:“小部队起了大作用。并电告他们:“继续前进,按预定计划完成炸武陵桥任务。”
昨晚暗渡大同江时,没来得及脱掉棉裤,衣服都湿了。冷风一吹,棉裤冻得邦邦硬。离武陵里还有70多公里,大家经过一夜的行军、战斗,已经很疲惫了。而且敌人又发觉了,往前走更困难了。在赶路的时候,战士们也都不觉得,但一停下来就像裹在冰壳子里一样,非常难受。为了避免冻伤,战士们就在林子里跑步,直到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战士们还相互取笑说:“昨晚跑了一宿还不过瘾,真要算超级运动员了!”等到太阳爬上来,越过山林后,战士们才坐下晒衣服。但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战士们没有一个人脱衣服,全凭寒冬里的暖阳和体温将衣服烘干!
休息一会儿后,李珉他们让战士们吃点东西,好接着赶路!但这顿饭,却吃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由于天气太冷,战士们手中的玉米饼子冻得像块石头,怎么啃也啃不动,他们只好用石头敲碎后放在太阳下晒,软化一点吃一点,花了很长时间。趁此机会,李珉他们召开了临时党支部委员会议,向战士们详细介绍了当前所面临的情况,以及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他们从高处向下望,只见山西横贯南北的公路上,敌人的车辆来来往往,而且各要道路口皆有敌军把守。他们想要从敌人的缝隙里钻过去,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张魁印观察了一会儿,决定向东南方向朝小路前进。
晚上,德川战役打响。明天8时,先遣队炸不了武陵桥就会影响全局的胜利。部队加速前进。一个黑乎乎的村庄,横在了他们前进的路上。村里有敌人,尖刀班跟着朝鲜同志向村子里奔去,开枪解决了梦中的敌人。先遣队安全地穿过村庄,下半夜来到了后仙游峰的脚下。这里有三条上山小道,走哪一条才能准确无误地到达武陵里?因所剩时间不多,李珉他们很是焦虑。
最终,他们决定翻过山去。从地图上看,不远处有一间小草房,住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朝鲜同志说明了情况,两人带路。后仙游峰有1100米高。队伍踩着螺旋式的盘山曲径,爬到山顶,这时天大亮了。山下就是武陵里。李珉他们再次向军部作了汇报。回电指示:德川已合围,按预定时间炸毁公路桥。炸桥组向群众借来了梯子和绳子,直奔大桥。血战消灭看桥伪军,放好炸药,点完火,一声轰响,桥中塌了一段。这时,差10分8时,他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还没离开被炸桥,就从南面开过来5辆送弹药的汽车,在公路北方转弯的地方,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坦克,一眼望不到头,敌人从德川溃逃出来了。李珉他们立即命令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展开火力,击毁了弹药车5辆,截获向南逃跑的汽车数十辆,毙伤敌人30余名。并马上占领了5523高地,准备阻击南逃北援之敌。9时,几架敌机飞临上空,向队伍投弹扫射,想掩护步兵修复这座桥,为德川敌人开一条生路。溃败下来的敌步兵在飞机的掩护下,也发起了攻击。敌机越来越多,有60架左右,开始攻击李珉他们的侦察队,后来分不清敌我打起伪军来了。入夜,德川之敌被全歼,军长来电特别表扬侦察队任务完成出色。
李珉他们插入敌人后方奇袭武陵桥,堵敌退路,赢得全歼敌人的赫赫战果。李珉荣立大功。据李珉回忆说:“在这举世闻名的以劣势装备战胜强大敌人的战斗中,他们屡立战功,在英模庆功会上作报告,介绍了经验。”
(三百零八)刘世瑾

题跋:雄赳赳 气昂昂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世瑾绘画作品
刘世瑾,1925年生,山东黄县人。1947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工商学院、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分配到建工部建筑设计院工作,1990年离休。
曾任建筑部建筑设计院团委书记,技术室主任,设计部主任,设计所所长和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其间还担任该院驻香港,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和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创作研究员,建设部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曾任该会常务副会长和会长等职务。
(三百零九)刘永德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永德绘画作品
刘永德,1937年3月生,吉林省九台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东方艺术天地网会员、中国国防文化书画研究会会员。第二炮兵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