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5-10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一百零三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原解放军后勤副部长、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7师后勤部部长赵永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三百一十)赵永胜

6901871520488.png

题跋:抗美援朝打胜仗

物资供应有保障

白天敌机来骚扰

夜间运输分外忙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赵永胜书法作品

赵永胜,1920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西里寨村人。1937年入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支书、会计、股长、科长、师后勤部长、副师长、军后勤副部长等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功多次,受过三次通令嘉奖,获独立、解放、自由三枚勋章。1984年离休。


1951年2月11日16时40分,39军117师全师前出至龙头里以东3公里的儿柴里隐蔽集结。17时,志愿军根据既定计划从西起居瑟峙东至三巨里约33千米的地段上,发起了横城反击作战。在战术安排上尤为注重分进合击,勇猛歼敌。东线反击开始。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副师长韩曙以及师后勤部长赵永胜率全师以一路纵队出发,向预定目标前进。18时,穿过没云里伪八师十六团阵地边缘,向东疾进。途中,三五一团二营前卫连在上安物里与敌1个排遭遇,将敌驱逐,歼其一部。在药寺里附近,又遇敌1个连阻击。前卫连在师侦察队协同下将其驱散,并歼灭一部。22时,部队通过都仓村。24时,前卫团通过琴岱里。琴岱里是部队的展开地区,剩下的三分之一山路地形复杂。月夜雪地行军,地貌、路标模糊不清,方向难辨,山上羊肠小道时断时续,部队行进速度稍慢。三五一团向北走出琴岱里约3公里时,团指挥员即察觉出行进方向有偏差。遂令前卫连停止前进。这时,部队遇到伪八师巡逻小队,俘其5人。团指挥员审俘得知:东侧大山虽陡险,但尚可攀登,其路程比预定路线短捷,即决定不按原路返回琴岱里,而向东翻山,争取时间,直插夏日。

24时许,在前卫团后跟进的师指挥所抵达琴岱里后得报,前卫团行进路线可能有误。师指挥员立即来到村头岔路,展开地图研究发现,该团已从琴岱里北山的西侧向北插,而预定路线是从山的东侧向北插,方向稍有偏差。即派骑兵通信员火速追赶三五一团,在三五一团发现行进方向偏差后不久,传达了师首长令其采取应变措施,寻小路取捷径,向东北方向翻山直插夏日的命令;同时令本队三四九团超越师指继续按预定路线,经昆矣洞向鹤谷里前进。通过现地对照地图和向老乡了解,117师指挥员发现琴岱里地理位置很重要,向北有山路可以分别通向伪八师十六团防地上草院和美二师九团防地新村,敌向横城撤退的同时,也有可能舍弃辎重,择此沿山路向原州方向轻装逃跑。遂调整预案,令三五0团一营占领琴岱里,准备截住可能来投之敌,并保障师侧翼和后勤安全。由117师后勤部长赵永胜和三五0团副团长王秀法指挥。此时,中线指挥部通报,我军反突击集团已从正面突入敌战线,迫敌从丰水院、苍峰里等地向横城方向撤逃。

三五一团进入山区后,由于山高坡陡,大雪压山,通行困难。全团指战员在朔风刺骨、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经过几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翻越了一座高山和2座小山,迅速插向目的地。与此同时,韩曙副师长率师侦察队,沿敌人的一条电话线登山,向昆矣洞前进。随后,三四九团迅速超越师指挥所。

2月12日1时,三四九团抵昆矣洞,一座坡陡60多度、海拔316.3米的大山横亘在前。为争取时间,该团不走盘山路,各营连选择有利地形同时多路分进,取捷径直接翻山。山上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指战员们在风雪中抓住冰冷的山石和瑟缩的枯树枝,手脚并用奋力攀登。负重的炮兵,步履更为艰难。师后勤部长赵永胜站在半山腰,不断鼓舞激励部队和敌人争时间、抢速度,翻过高山就是胜利。

前卫二营即将翻越主峰时,三四九团发现主峰北侧山头上有敌1个警戒连。为保障前卫营的穿插速度,三四九团率八连隐蔽接近该敌,向敌突袭。4时,八连将敌歼灭,毙俘敌116名(内美军10名)。5时许,二营翻过山岭,沿山背插向大谷。团主力越过山脊后,指战员裹紧棉衣,顺着几百米长的陡坡,滚滑到山脚下。6时许,全团顺利翻过大山,奔向鹤谷里。12日1时50分,三五0团二、三营由琴岱里展开,有意暴露,吸引敌人的注意力。6时许进抵才三里,遇敌百余。前卫三营纵兵冲击,追击至蟾江岸边将敌歼灭。接着该营又将蟾江西岸美空降一八七团1个伞兵警戒连击溃,毙敌40余人。该团主力提前到达指定位置,共俘敌200余人,占领了水晶洞西北327.3高地,向原州方向警戒。

1951年1月13日,横城反击战终于落下帷幕。战后的第二天,中朝联司发布了一份电报,专门对第39军117师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战役,117师成功切断了敌人横城以北的退路,并俘获敌军3000余人,成功阻击了试图从北方增援横城的敌人,对整个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战斗中的英勇作风,值得嘉奖。”

(三百一十一)刘锦华

6901873a048a9.png

题跋:抗敌胜利得和平,富贵花开两国荣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锦华绘画作品

刘锦华,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三百一十二)刘文慧

69018759b7ca6.png

题跋:雄风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文慧绘画作品

刘文慧,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